裝載機液壓故障診斷與維修_裝載機三種液壓故障
ZL50型裝載機采用的是轉(zhuǎn)向與工作兩系統(tǒng)能量相互轉(zhuǎn)換的液壓系統(tǒng),如圖I所不。若液壓元件工作不良,該機的工作裝置常出現(xiàn)以下3種故障。
(1)動臂舉升無力
動臂舉升無力的直接原因是動臂液壓缸活塞端的壓力油壓力不足,其主要原因有:
①濾油器堵塞或液壓泵內(nèi)泄嚴重,泵不出有足夠壓力的油液;
面液壓系統(tǒng)發(fā)生嚴重內(nèi)泄漏和外泄漏,發(fā)生內(nèi)漏的部位可能是多路換興發(fā)的總安全閥壓力調(diào)整過低、或主閥芯被臟物卡住在開啟位置(先導式溢流閥主閥芯的彈簧很軟,容易被臟物卡?。?,多路閥中動臂換向閥的閥桿與閥體孔的間隙過大,動臂液壓缸活塞上的密封圈損壞或嚴重磨損,流量轉(zhuǎn)換閥閥芯與閥體的間隙過大,或閥內(nèi)的單向閥密封不嚴。
排除的方法如下。
①檢查濾油器,若堵塞則清洗或更換;觀察油液,若變質(zhì)則更換。
②檢查總安全閥是否卡住,若卡住,只須拆下總安全閥、清洗主閥芯,使之能自由推動即可。若故障還不能排除,則操縱多路換向閥,旋轉(zhuǎn)總安全閥的調(diào)壓螺母,觀察系統(tǒng)的壓力反應,若壓力能調(diào)到規(guī)定的數(shù)值,說明故障基本被排除。
③判斷液壓缸活塞密封圈是否已失去密封作用:將動臂液壓缸收到底,再將液壓缸大腔出口接頭的高壓膠管拆下,繼續(xù)操縱多路閥的動臂換向手柄,使動臂液壓缸進一步收回活塞桿(由于此時活塞桿已經(jīng)收到底,不能再動,所以油壓不斷升高)。然后,仔細觀察液壓缸大腔出口處是否有油液流出,若液壓缸大腔出口處只有少量油流,說明活塞密封圈沒有失效;若形成較大的油流(大于30mL/min),則說明液壓缸活塞密封圈密封失效,應予以更換。
④根據(jù)多路閥使用的時間,可分析出閥桿與閥體孔的間隙是否過大。正常間隙為0.01mm,修理時的極限值為0.04mm。
⑤檢查流量轉(zhuǎn)換閥閥芯與閥體的間隙。正常值為0015~0.025mm,最大間隙不得超過0.04mm。若間隙過大或閥磨損嚴重,應更換流量轉(zhuǎn)換閥。檢查閥桿內(nèi)單向閥與閥座接觸面的密封性,若密封不良,可研磨閥座、更換閥芯。檢查彈簧,若變形、變軟或斷裂,均應更換。
⑥若上述可能原因都被排除,故障仍然存在,則必須拆檢液壓泵。對于ZL50型裝載機常用的CBG型齒輪泵,主要檢查泵的端面間隙,其次是檢查兩嚙合齒輪之間的嚙合間隙,以及齒輪與殼體之間的徑向間隙。如果間隙過大,說明內(nèi)泄過大,因而無法產(chǎn)生足夠的壓力油,這時應更換主泵。
CBG型齒輪泵齒輪的兩端面,是靠兩個鍍有一層銅合金的鋼制側(cè)板來密封的,如果側(cè)板上銅合金局部脫落或嚴重磨損,均會使液壓泵泵不出有足夠壓力的油液。此時,也應更換液壓泵。
(2)鏟斗收斗無力或不動作
故障原因可能是:
①主液壓泵失效,泵不出有足夠壓力的油液;
②總安全閥的主閥芯被卡住,主閥芯密封不嚴或調(diào)壓過低;
③流量轉(zhuǎn)換閥間隙過大或閥內(nèi)單向閥密封不嚴;、
④多路閥的鏟斗換向閥閥桿與閥體孔的配合間隙過大;
⑤前、后雙作用安全閥的主閥芯被卡住或密封不嚴;
⑥鏟斗液壓缸活塞的密封圈損壞。
排除的方法是:
①檢查動臂舉升是否有力,若動臂舉升正常,則說明液壓泵和總安全閥無故障,否則先按上述方法排除故障;
②拆卸前、后雙作用安全閥,檢查滑閥式換向閥閥芯與閥座、單向閥閥芯與閥體之間的密封性、靈活性,并清洗閥體與閥芯;
③檢查鏟斗換向閥閥桿與閥體孔之間的間隙,看是否在修理極限值(0.04mm)以內(nèi),若大于該值,則應進行修理或更換;
④拆檢鏟斗液壓缸(也可先檢查動臂液壓缸活塞的密封是否失效)。
(3)動臂液壓缸沉降量過大
將滿載的鏟斗舉起,多路閥處于中位,檢查動臂液壓缸活塞桿的下沉距離,即為沉降量。ZL50型裝載機在滿載的鏟斗升至最高位置達30min后,要求活塞桿對缸體的相對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。若沉降量過大,不僅直接影響裝載機的生產(chǎn)率,而且還會影響工作裝置作業(yè)的準確性,有時甚至會發(fā)生事故。
故障原因可能是多路閥動臂換向閥閥桿與閥體孔的間隙過大,造成內(nèi)泄漏或動臂液壓缸活塞的密封失效。
排除的方法是:更換動臂液壓缸活塞的密封圈;檢查多路閥動臂換向閥閥桿與閥孔體的間隙,確保其間隙在修理極限值(0.04mm)以內(nèi);若大于該值,應進行修理或更換。